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 —中发改研究院严把进人关
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
—中发改研究院严把进人关
国家盛衰系乎人,企业兴亡在乎才。“才难,不其然乎!”
从古至今,人才都是一个团体、企业、甚至王朝发展的根本。楚汉相争,本处于劣势的刘邦最后能够打败项羽,成就帝业,原因何在?刘邦有张良、萧何、韩信辅佐。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当时挤在湖畔花园的一个家徒四壁的屋子里,听着马云侃侃而谈他的商业梦想,多年后就是凭着这群人成就了今天的阿里帝国。然而,现代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不能像古代招募先贤一样,先闻其名,再睹其实,后用其人,也不能像马云和十八罗汉那样,先是好友,再共同创业。所以企业在招聘的过程中,如何能真正地选到适合自己的人才,这就需要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招聘流程。中发改研究院一直秉持着这样的用人观念,在筛选的同时,严把进人关,确保最终进来的都是想干活,能干活,会干活的人。
招聘的第一个流程就是面试,面试是企业和应聘者相互了解的过程,每个公司的面试风格迥异,同一个公司在面试不同岗位时也会有一些调整。
2019年10月,中发改研究院招聘助理研究员,其岗位需要重点考察应聘者对新知识的学习消化能力。为此,研究院副秘书长吴为专门挑选了国务院编发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这份文件,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并提前三天把文件发给应聘者。
面试由研究院吴为秘书长亲自主持,面试小组由办公室副主任刘小丫、戴向齐、项目所、业务所和行政财务室相关人员共七人组成。面试前后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应聘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大家讲解《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内容,这个主要是考察应聘者对文件的解读能力、表达能力,是一个知识输入、输出的双向过程。面试第二部分是回答问题阶段,面试官根据文件的内容向应聘者提问,总共11个问题,有简单的细节问题,也有相关262个资源型城市的记忆类大题,主要考察的是应聘者对文件的学习吸收能力、以及记忆力。同时在讲解过程中,还会根据应聘者的仪态举止、以及吐字发音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打分,最后综合面试小组成员的评分来决定应聘者的去留。
一般公司通过了面试这关,就可以安排入职了。但是中发改研究院是国家发改委下属的国有研究机构,有其特殊性,须对候选人的政治素养和家庭背景进行严格审查。为此研究院安排了院办副主任戴向齐和业务所李副所长等人在周未驱车300多公里到达山西大同,对待聘助理研究员小贺进行了家访。通过和候选人的父母、亲人进行交谈,对候选人从小到大的学习以及后来的工作经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待聘助理研究员的主要亲属和社会关系也作了深入的了解。完成家访后,戴主任和李所长提交了详尽的政审报告,候选人父母单位也出具了盖有单位公章的政审证明。
通过面试、政审,进入这关已经把守得很严了,但入职的第一天,研究院还安排了入职测试,一同参加的还有前几个月入职的院办秘书李瑞。安排入职测试的目的,一个是进一步检验新员工的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醒研究院的所有员工要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有意识的吸收新的知识,自觉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因为只有这样的意识思维,才能不断追赶研究院专家天团的脚步;只有这样的员工,才能更好地完成研究院分配的任务;也只有这样的团队,才能为研究院进一步的壮大和发展贡献力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把自己对人才的渴望比作少女对意中情郎的追慕,对研究院领导颇有启发。“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描述了什么都要从量变到质变,要从根源入手的道理。“追贤莫止步,发展需精才,重重设考题,时时学起来,钻研若要真,研究方能深,为得事业兴,可为天下躬“。这就是中发改研究院,渴求人才,同时又注重筛选、培养人才的决心。
江 雪